马来西亚是一个华人比例相对较高的国家配资公司排名前十,其境内华人人口曾一度接近总人口的一半。虽然现今华人数量有所减少,但仍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尽管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马来西亚华人在社会待遇上却长期处于不平等的境地。虽然他们多次努力争取平等权利,但最终多以失败告终。如今,随着98岁的前总理马哈迪再次对华人群体发起新的挑衅,马来西亚华人不免再度感到忧虑和担忧。
大量国人选择“下南洋”
马来西亚曾是许多国人偏爱的旅游目的地,原因之一便是那里聚居着大量华人,这让语言交流相对轻松,减少了出国旅行的障碍。实际上,马来西亚是海外华人聚居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约有近700万华人,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那么,为何马来西亚会有如此众多的华人呢?
展开剩余86%从历史角度来看,华人南下马来西亚的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那时中国国力强盛,外贸极为繁荣,福建、两广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人纷纷下南洋经商,部分人便逐渐在马来西亚定居,成为当地最早的华人群体。到了明朝郑和下西洋期间,也有不少人在途经马来群岛时因各种原因未能继续远航,便选择留下来生活,后来由于海禁政策的长期实施,他们也无法返回故土,只得在当地生根发芽。直到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更多华人因战乱和生计等原因纷纷“下南洋”,寻找新的生活机会。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马来西亚华人人口逐渐增多,形成了庞大的华人社区。
在马来西亚华人人口的巅峰时期,他们曾占据当地人口的半数以上,这一现象虽然彰显了华人的勤劳与繁荣,却也带来了不少挑战。众所周知,中国人民以勤劳勇敢著称,无论环境多么艰难,总能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努力追求美好生活。这种品质放在哪里都是可贵的,但马来族群却不完全认同这一点。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政治上由马来人掌控主导权,但经济领域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局面——华人在经济上拥有明显的优势。1970年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华人的户均收入为394马币,而马来人家庭仅有172马币,甚至连华人收入的一半都不到。同时,马来人多数从事低技能工作,技术性和知识性岗位则几乎被华人和印度人占据。数据显示,尽管马来人占全国人口的65%,但其创造的GDP仅占4%。这些成绩虽是华人辛勤努力的结果,然而马来人却认为这些“外来族群”抢走了他们的工作和财富,造成了他们的经济损失。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华人祖先多早在明清时期便已在马来西亚定居,且他们始终将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家园。
马来族对华人的不满最终转化为政治上的排斥和打压,他们开始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削弱华人的影响力。第一步便是试图赶走华人,认为减少华人人口便能削弱他们的优势。新加坡的被迫独立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新加坡大概是全球唯一一个被迫脱离原有国家独立的地方,而这一切背后,正是马来族群的排挤所致。
1959年新加坡独立后,时任总理李光耀曾试图将新加坡与马来亚合并,并加入两个英属殖民地,组成马来西亚联邦。但合并后,双方在政策和种族权利分配上的矛盾日益激烈。李光耀主张“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推崇民族平等,而掌握政治权力的马来人则坚持“马来人至上”的民族保护政策。矛盾激化,仅两年后,马来西亚国会以全票通过决议,将新加坡逐出联邦,新加坡也因此被迫再次独立,伴随大量马来西亚华人离开。这一事件虽减少了华人人口,但并未增强马来人的优势,反而使针对华人的歧视政策愈演愈烈。马来西亚政府鼓励马来人增加生育,并为其子女提供优厚福利,迅速提高马来人人口比例。
面对这种局面,一向避免政治的华人也不得不开始争取政治地位。1969年大选中,由华人代表的反对党联盟获得了50.9%的选票,首次在选票上超过了马来人主导的国民阵线,尽管后者在议会席位上依然占据多数。反对党联盟在5月13日举行胜利游行,令马来人难以接受,随即爆发大规模针对华人的暴力冲突,造成数千人伤亡,华人受害最多,事件被称为“五一三排华事件”。冲突后,马来西亚多地实施戒严,华人在平权运动上变得极为克制,意识到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争取平等权利异常艰难。反观马来人,特权得以强化,“马来人至上”原则更被写入宪法。
来自马来族群的新一轮挑衅
马来西亚政府对华人实施全面打压政策。在经济层面,规定企业必须至少雇佣30%的马来人和其他“土著”少数民族,否则面临处罚;政府还强行收购华人企业股权,提高马来人在公司中的控股比例。在政治领域,公务员招聘中也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马来人,华人的政治影响力被大幅压缩。教育方面,推行以马来文化和马来语为主的教育体系,大学录取名额中70%优先给马来人,其他族群包括华人只能分享剩余30%。
这一系列政策明显是“劫富济贫”,虽成效显著,数据显示1970年至1990年间,马来人贫困率从56.4%降至23.8%,降幅超过三成。但政策也伤害了华人利益,导致大批华人选择移民海外发展,虽然马来人贫困率下降,但马来西亚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如今,马来西亚华人数量依然持续减少,但马来人对华人的排挤丝毫未减。
最近,98岁的前总理马哈迪再次对华人发起挑衅。马哈迪尔曾两度担任总理,是马来西亚政坛的重要人物,尽管年事已高,仍积极参与政治。任内,他表现得较为亲华,但卸任后言论转为强硬。几年前,他曾嘲讽华人难以融入马来西亚社会,竟归咎于华人使用筷子而非用手抓饭。今年,他更发布了一份《马来人宣言》,声称在构建“可持续发展国家”的过程中,必须优先保障马来人的利益。
宣言中,马哈迪强调马来人作为土著民族,长期以来在国家经济和政治中未能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历届领导人的失职。为了扭转局势,他呼吁马来人放下私利,团结争取更多权利。虽然原计划在今年3月发布,因故推迟至近期正式公布。此宣言迅速获得包括伊斯兰党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土著团结党代理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法依沙及理事依斯干达等多位政治人物支持,形成一定政治风潮。
这一动向正是马来西亚华人最担心的。长期以来,政府执行“马来人至上”政策,逐渐压缩华人的生存空间。华人虽多次忍让,但马来人却不断得寸进尺。如今提出新的“马来人宣言”,不仅要守住政治权力,更妄图掌控国家经济大权。历史已反复证明,凭借公平竞争,马来人在经济领域难以超越华人,那么未来他们将采取何种手段,显然令人忧虑。
最坏情况下,马来人可能再掀起排挤华人的暴力冲突;即便采用较温和的方式,也意味着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生活将比过去更加艰难。这一切,无论怎样,都是华人最不愿见到的局面。
发布于:天津市盛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